佳佳的美國代購 (歡迎點閱)
衣服及外套--- GAP/ DKNY/ TOMMY/ A & F/ HOLLISTER/ U.S. POLO ASSN.(USPA)/ NIKE/ ECKO/ VANS/ PUMA/ BANANA REPUBLIC/ ACLIVE/
皮夾及皮帶--- GUESS/ Calvin Klein (CK)/ MICHAEL KORS/ DKNY/
保健食品--- Move free(葡萄糖胺)/ Centrum(銀寶善存)/
目前分類:關於財經企管知識 (13)
- Feb 15 Fri 2019 13:19
員工最想要的五樣東西
- Feb 15 Fri 2019 11:32
日出集團玩轉老店面 創造排隊商機
日出集團玩轉老店面 創造排隊商機
這家引爆話題的新店,其實是日出集團去年在台中成功打造「宮原眼科」的延續。宮原一樓是華麗圖書館風,眼科不看診,賣的是土鳳梨酥等伴手禮與冰淇淋;二樓餐廳走的是上海風。四信店比照辦理,不承辦金融業務,賣的則是冰淇淋、滷味、飲品。兩家店距離僅四百多公尺,可以串聯起來參觀,都是利用老宅本身的歷史文物說故事,賣別家所沒有的設計味。
到四信吃冰?沒錯。四信已經走入歷史,先於一九九九年被中興銀行合併,二○○○年中興銀行再被聯邦銀行合併,原址大樓廢置,最近日出集團買下來,保留外觀、名稱,八月二日開張改成了賣冰淇淋的店,一球九十元,也有台中出名的「豐仁冰」,賣一五○元,大約是一般市售價的兩倍以上,儘管如此,還是一位難求。
年輕人願花高價吃冰淇淋的重點,並不在於涼快消暑、口味獨特,只見客人在店內猛對著設計感別致的地板、櫃枱、金庫通道拍照,上傳臉書,完成到此「打卡」的朝聖行,才是更酷的目的。
新舊融合 展現文創功力
這家引爆話題的新店,其實是日出集團去年在台中成功打造「宮原眼科」的延續。宮原一樓是華麗圖書館風,眼科不看診,賣的是土鳳梨酥等伴手禮與冰淇淋;二樓餐廳走的是上海風。四信店比照辦理,不承辦金融業務,賣的則是冰淇淋、滷味、飲品。兩家店距離僅四百多公尺,可以串聯起來參觀,都是利用老宅本身的歷史文物說故事,賣別家所沒有的設計味。
關於四信店的風格,目前大多數網友的詮釋是回收風。就外觀來看,水泥樑柱牆面上鋼筋裸露,就像是蓋了一半、沒錢完成而遺棄的樓房,騎樓頂竟然是空的;但這看來挺危險的模樣,其實是日出集團刻意營造的。推開門,馬上換了景致,漆成藍色的天花板、水晶吊燈,都營造出帶點古早味的奢華感。
新舊融合,被保留了下來的有舊日四信的櫃枱、包含立形扇面的大寫字桌、竣工紀實碑文,牆面與樓梯間依然掛著舊日四信老員工的合照,還鑲著一圈舊鈔放大圖,透明金庫裡,則由製作冰淇淋餅皮的機器,頂替厚重保險箱原來的位置。
日出創辦人賴淑芬、董事長尤杰,在兩間復古店展現不俗的文創展演功力,兩人在這方面早就不是初學者。時光回溯到二○○○年,賴淑芬失婚後先到日本學壓花工藝,一年後返回台中,在華美街開了家壓花作品店,自力更生。但經營不易,於是另租店面經營下午茶、輕食,只是盈餘仍然不高。
就在那時,賴淑芬獲知有個進駐中友百貨臨時櫃的機會,她將店裡以環保、天然為訴求的綠茶山藥乳酪蛋糕帶進中友,出乎意料的受歡迎。發現商機可期,賴淑芬開始主動拜訪農場、餐廳推銷;其中,每到周末必造成新社山路塞車的薰衣草森林,正是幫助她站起來的首批下單客。
二○○二年四月,她在台中美術館綠園道租下店面,取名「日出大地」乳酪蛋糕,以小庭園迎客,同時充分發揮壓花專長布置店面,專賣店、代工齊頭並進,自此銷路大開。
至於日出董事長尤杰,也是一個「設計咖」。據悉,尤杰曾短暫當過公務員,二十九歲毅然離職,赴美學習油畫、素描、珠寶設計。取得企管文憑回國後,雖曾在家具廠上班,但最後還是選擇做自己最愛的創意設計工作室。當二○○三年與賴淑芬認識後,理念契合,認為賣乳酪蛋糕無須著重產品本身的包裝,反而應透過「歷史與文化」塑造價值。
因而,一面斑駁的牆、一張藏書卡、蓋上特別印記的茶票,都可以是傳達創業想法、美好感受的媒介。這個另類包裝媒材,在日出宮原店、四信店裡俯拾皆是。尤杰在與台中市文化局長葉樹姍對談時曾提到:「老房子是城市的記憶,例如東京車站、紐約的四十二街,第一次看到日據時代宮原武熊醫生的診所時,還以為是座漂亮的鐵路倉庫。」
對於為何總是刻意低調面對媒體,尤杰的說法是:「當滿街都是招牌時,沒有招牌反而突出。」於是,無論宮原店或四信店,幾乎都沒有明顯的招牌。篤信「知識就是力量」的日出集團,內部分工是尤杰、賴淑芬擘畫集團大方向與展店、設計,總經理翁麗芬負責店頭經營及人事管理,尤杰很看重的讀書會,每季要分享七十五本書,必讀的兩種書是行為經濟學、腦神經科學,目的,在於抓準消費者心中在想什麼。
去年宮原店在話題、業績上大獲成功,今年再接再厲,又循同樣模式讓四信老店面復活。透過無遠弗屆的網路世界,日出獨具美感的兩家「老宅新店」引爆超夯話題;若論營造話題傳播造勢,帶動商機,日出的操作手法確實高人一等。
- May 19 Mon 2014 12:38
全家便利商店成功進軍海外的關鍵是:不再堅持「Made in Japan」!
- Dec 12 Thu 2013 16:49
不要急著降價
EMBA雜誌編輯部/文 |
一想到競爭激烈,經營環境艱困,有些公司可能正考慮調降售價。降價是吸引和留住顧客的好方法嗎?還是有其他替代方法可以考慮?紐約時報暢銷書作者強森(Tory Johnson)的回答是:「把心力放在增加產品價值,取代調降售價。」 |
一想到競爭激烈,經營環境艱困,有些公司可能正考慮調降售價。降價是吸引和留住顧客的好方法嗎?還是有其他替代方法可以考慮? 紐約時報暢銷書作者強森(Tory Johnson)的回答是:「把心力放在增加產品價值,取代調降售價。」 因為,大多數的人在做消費決定時會自問:「這是最好的選擇嗎?」顧客得到的所有事物,都算在他們覺得錢花的值得與否的範圍內,所以公司可以透過增加價值,讓顧客覺得付給公司的錢有了滿滿的收穫,避掉走上降價一途。 舉例來說,蘋果公司的產品從來不是最便宜的,但是許多消費者相信,蘋果的產品提供最好的價值,所以愛不釋手。 成功雜誌(Success)的報導指出,另一個以「價值」,而非「價格」取勝的是美國Zappos網路鞋店。Zappos把客服提高到全新的水準,公司顧客不用再面對退換貨規定複雜的鞋商,拿掉顧客在網路上買鞋的麻煩,公司所創造出的價值,讓對手很難只以價格競爭。如果公司處在掙扎的情況,代表公司提供給顧客的價值,不夠公司向顧客收取的錢。 「如果大家都只在乎價格,那麼每個人應該都開廉價車、穿二手衣跟聽收音機。」雷任(Brett Reizen)指出,但是事實顯然並非如此。 |
- Nov 26 Tue 2013 20:01
解構藍心湄 放膽賺錢力
- Nov 26 Tue 2013 17:49
日本振興觀光 要靠感動服務這一招---東京迪士尼吸客六億人次的經營魔法
- Nov 26 Tue 2013 17:44
拆解全家Fami霜淇淋暴紅的祕密
- Nov 26 Tue 2013 17:42
無印良品從-39億到+184億日圓的經營秘密
沒有 Logo、廣告、代言人、繁復的顏色與樣式,無印良品 (MUJI)業績卻依舊一飛衝天:2010 年至 2012 年,其全球淨銷售額從 1697 億日元(約 107.8 億元人民幣)增至史無前例的 1877 億日元(約 119.2 億元人民幣),運營利潤從 139 億日元(約 8.8 億元人民幣)增至 184 億日元(約 11.6 億元人民幣)。它有何樣的設計理念?又有什麼樣的細節秘密?
- Nov 26 Tue 2013 17:40
日本人不一定會記住麥當勞,卻跟摩斯是好朋友
各位對於摩斯漢堡的形象是否認為價格有點偏高、東西出來的慢,但是有種吃的安心、溫馨的感覺?
各位對於摩斯漢堡的形象是否認為價格有點偏高、東西出來的慢,但是有種吃的安心、溫馨的感覺?
- Nov 26 Tue 2013 17:37
一塊豬排 掀起百億元和食商戰--杏子豬排
- Nov 19 Tue 2013 13:00
從一碗80年仙草冰,看到短視大老闆所沒有的「商譽」
下面的故事,讓人真正感受到真正的售後服務,而不只是一個名詞。 同時也讓人真正的感動著,在這個事事講求時效和效果的社會中,仍有人默默的在用自己的方式來搏感情~~
*** from 商業週刊***
我的父親來自嘉義,在一個樸實的環境中成長。雖然他年輕時就到北部工作和定居,但是每年一定會回故鄉好幾趟。嘉義的一切對他來說,一點也不陌生。
在功利主義的商業環境這麼多年,他沒有忘記物質貧乏的成長過程所培養的美德。所以他既能解讀商場上的商業行為,也能看到一般短視商人看不到的企業文化與價值。
這是他所經歷的真實故事。
- Nov 16 Sat 2013 17:12
2012年100MVP經理人:誠品集團副董事長暨誠品生活總經理吳旻潔
2012年100MVP經理人:誠品集團副董事長暨誠品生活總經理吳旻潔
書店、商場複合式經營,文化輸出的成功典範
松菸誠品剛開幕,吸引大批喜愛閱讀與逛街的民眾。誠品成功的複合式經營,好成績有目共睹。是怎樣的一間書店,能夠成為每個海外旅客必至的景點?怎樣的一間書店,24小時營業,深夜依然擁有滿滿人潮?步入這家書店,簡約大方的設計使空間感無限延伸,高雅燈具融合木櫃淡香,柔暖的黃光映於書頁上,如醉的古典樂教人駐足,這就是「誠品」,它已經是台灣文化的一部分。2011年誠品集團吸引高達1億2000萬的到店人數,是故宮一年遊客數量的3倍。
寫下輝煌紀錄的背後,誠品走過15年的篳路藍縷,2004年開始轉虧為盈。就是那一年,吳旻潔開始踏入父親吳清友一手打造的誠品世界,今年營業目標預計衝破100億元。
擔任融合長才的橋梁,發揮複合式經營綜效
吳旻潔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,她發現企業經營是一種「不進則退」的過程,堅持夢想是一種做法,但是持續改變的現實環境,能讓你的夢想延續多長?這也讓吳旻潔勇於開拓事業的出路。
- Nov 16 Sat 2013 16:18
我在不景氣中學到的事
我在不景氣中學到的事 |
EMBA雜誌編輯部/文 |
「我們的產品不是要賣給每一位消費者,」美國全食(Whole Foods)連鎖超市執行長羅柏(Walter Robb)在接受彭博商業週刊(Bloomberg Businessweek)專訪時這樣說的。 |
「我們的產品不是要賣給每一位消費者,」美國全食(Whole Foods)連鎖超市執行長羅柏(Walter Robb)在接受彭博商業週刊(Bloomberg Businessweek)專訪時這樣說的。 如果告訴大家,羅柏在專訪中談到的是他在不景氣中學到的事,或許會令人感到矛盾。不景氣時生意不好做,不是越多人願意上門越好嗎?怎麼公司會自己先設限,認為有些消費者不上門也沒關係? 羅柏表示,最近幾年的不景氣,全食的銷售下滑幅度,是他在零售業工作三十二年以來看過最糟的。全食流失了許多顧客,但是同時發現有一些非常忠實的顧客,他們喜歡公司堅持的高標準,喜歡到公司買東西的經驗,即便景氣浮浮沈沈,他們始終堅定不移。 他體認到,公司以前是為了成長而成長,希望營收數字一年高過一年,好像在追天邊的彩虹一般。經歷不景氣的洗禮,公司決定改把成長目標減半,放慢腳步,不再追著每一個顧客跑,而是開始透過舉辦顧客座談會等方法,找出公司的忠實顧客究竟是誰。然後確定自己把該做的事都做得更好,達到創辦公司的訴求:提供民眾更健康的飲食。 全食以賣有機食品著稱,經常會被批評售價太高。羅柏談到,二○○八年年初,公司開始體認到產品真的太貴了,而且開始失去一些顧客,雖然公司總是強調「一分錢一分貨」的概念,但是還是開始努力壓低價格。 他解釋,看待價格議題時,一般人往往會簡化到只有數字的部份,其實價格跟品質是一個很複雜的議題。公司用最高的標準製作食物,當然有一定的成本,如果某些顧客願意多付錢買品質,公司很開心,如果不願意,公司也能了解,所以他說:「我們的產品不是要賣給每一位消費者。」最便宜的食物,永遠都會有市場,但是那不是公司所追求的市場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