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新的一年,立志成為自己人生的革命家

 

來源:Sinchen.Lin@flickr,CC BY 2.0

身兼外科醫生、財經專家、暢銷作家的朴慶哲,曾經因為父親過世、家中欠債,幾乎無法完成大學學業。但他靠著半工半讀,不僅順利從課業繁重的醫學院畢業,更立志下鄉行醫,到缺乏醫療資源的偏遠地區服務。之後成立了全年無休的安東新世界聯合醫院,以不拒收老年人與長期病患為原則。他的故事感動了成千上萬人,並成為每年演講超過300場的社會教育旗手。

看到年輕人因為謀職受挫、夢想熄滅而輕生的社會新聞層出不窮,他決心要為青年學子寫一本書,告訴他們:在用社會的評價論斷自己之前,先審視你的所學所思,是否能夠感動自己。

成為自己人生的革命家

習慣是人類的第二天性,足以摧毀第一天性。
—帕斯卡(Blaise Pascal,1623∼1662,法國數學家,物理學家,哲學家)

「三歲看八十」這句俗諺,指的可不是單純的習慣或動作,更確切來說,應該是指人們處理事物的態度。實際上,我們做任何事情最重要的就是處理時的姿態或態度。我們一般會認為,成果上的差異是基於能力的差別。然而,事實上卻是取決於態度和專注力。從一個人對事件的投入,便大概可以判斷他是一個什麼樣的人。由此可見,良好的態度是值得我們用一輩子的時間不斷校正的重要課題。

人生的關鍵就在於你抱持的態度

我演講的時候,有時候會問台下的年輕人他們的夢想。有人想進入國際機構成為外交官,有人夢想當上企業的CEO,更有人將來想當創業家。訴說夢想的這些年輕人的表情,看起來是那麼幸福。然而,當我反問有沒有信心真的實現夢想的時候,他們的表情卻立刻沉了下來,我看得出他們猶豫著不知該怎麼回答我。我想,或許他們也感受到了夢想與現實之間的巨大鴻溝。

許多人總在認知夢想與現實差距的那一刻,並不檢視自身的問題,而是先質疑外在的影響因素,認為難以實現夢想最大的絆腳石並不是自己不夠努力,而是社會結構、環境、條件的問題。殊不知,外來因素應該是放在自問有沒有盡力之後才探討的問題。沒有先在自己能力所及的部分善盡全力,卻率先埋怨外在因素,充其量只能算是在自我辯解。

人類是缺乏安全感的存在。如果心裡想著「必須達成」就能真的辦到,我想,世上也就不會有「挫折」這個字眼了。

人生是一連串的失誤紀錄。我也同樣跟自己有過無數個約定,但是幾乎沒有幾項真的按照一開始的計畫去實行。如果有勉強完成一半,我就已經很知足了。讓夢想成真的唯一方法,就是實際去做。沒有人不明白這一點,但人不是神,夢想永遠讓人覺得遙不可及,實踐更是橫跨眼前的高牆。儘管有再多夢想、幾番下定決心,大部分人的夢想都是一天天的萎縮,失望卻一天天的壯大,最後只能顧影自憐。

如果要克服實踐的障礙,最先要做的事就是改變態度。態度的英文是「attitude」,但是心理學上所指的「態度」跟我們一般的認知有一點出入。精神科專門醫師金鎮世博士曾在著作《態度》中解釋這個字的定義:「源自於拉丁文『aptus』,指『準備』或『適應』的意思。」

不管哪一種「態度」,都是一生當中左右我們成敗最重要的要素。從另一個角度來看,我們的態度是讓別人評斷我們的基準,也是自我實踐成功最重要的要素。

重要的是實際行動,而不是找理由

「態度」若是無法言行一致,就會造成光說不練的問題。其實我們大部分的人都很「長舌」。這裡的「長舌」不是指和別人口沫橫飛講個不停,而是對自己長篇大論。基本上,這種長舌會和偽善、欺騙或是自我合理化如影隨形。光說不練的事情越多,就越難以真的去達成。然後為了自圓其說,就需要不斷自我合理化。

從小我們就學會了如何光說不練。例如,當小孩子做錯某件事的時候,大部分的父母會以「禁忌」和「禁止」為前提要求孩子遵守規定。但是,正因為是小孩子,理所當然的不可能完全遵守所有的規定。於是孩子會為了逃避受罰,胡亂跟父母訂下「從現在開始」「下次不會了」的謊言約定。事後若是沒能遵守約定,他們就會為自己辯解,合理化錯誤的行為。

學校教育其實也差不多。在幼稚園或是小學一年級,等學會了認字,老師接著上的第一課便是「畫時間表」。先教小朋友們在紙上畫一個大圓圈,然後在裡面認真的註明「七點起床,八點盥洗,九點上學,兩點放學,四點上補習班,六點看電視,七點吃晚餐,九點寫功課,十點就寢」。

等小朋友們按照老師的指示完成作息表之後,老師就會很滿意的在上面蓋一個「很棒」的印章。至於小朋友們實際上有沒有按表操課,就不見得是老師關心的問題了。其實,有沒有可能就連出功課的老師、父母自己都做不到呢?

我們一生當中總是不斷重複在做這種可笑的舉動。人類永遠在設定做不到的約定、承諾和目標,然後不停的自我安慰。此刻在桌前寫這篇文章的我自己也一樣,已經有幾十次的拖稿紀錄,而且每次都找一堆不得不的理由來自我辯解。

 

最重要的是實際去做,而不是找理由。任何的計畫和目標,如果沒有實際的行動作為後盾,都只是毫無意義的自說自話。能讓我們爬出這種長舌的陷阱、實際去做的逃生口,就是「態度」。

舉個例子。假設你認為身為志工非常有價值,並且秉持「以奉獻為終生志向」的價值觀,於是,你決定「成為聯合國國際關係專家」。從此你便開始不斷的自說自話:從說服自己選擇以此為志向的過程,一直到訂立目標,你的自說自話將會沒完沒了。當你真正來到實踐的階段,所有的自說自話會變得越來越空虛。為了達成目標,你報名了三家語文補習班、拜讀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的自傳、開始打聽海外志工單位的職缺。然而,當初的決心開始隨著時間越來越淡化。

那麼,為了真的進入聯合國、成為一名國際關係專家,究竟最先應該要做什麼呢?不是滿腔熱血的立刻到補習班繳學費學外語,而是從明天早上開始提早十分鐘起床。達成目標的第一步,便是把某種負面的行為轉變成正面的行為。不把當下緊抓在手裡的怠惰的甜蜜放下,要想養成正面行為是不可能的。

假如你的目標是考上高考、成為一名法官,有一件事比你迫不及待找來一張正義之神的圖片貼在桌前、買來一堆法典和教材疊在書桌上更重要,那就是實際去做一件你光說不練很久的事,比方像是戒菸。如果你很久以前就想做到這件事卻遲遲未完成,那就表示你的態度根本沒有做好實踐更大目標的準備。眼前必須達成的事情都做不到的態度已經成了習慣,又如何去實踐更遠大的決心?不用想也知道,必敗無疑。

從放下不良習慣開始

看看周遭,到處都是麻痺我們的理性,啃蝕我們的精神、身體和時間的東西。如果不放下這些,那跟一個扛著大包小包的沙袋,辛苦在漫長的人生路上蹣跚前進的旅人有什麼兩樣?一個遠行的人需要的態度,是盡可能減少身上的負擔。

2000年元月一號那天,我終於狠下心要戒掉酒、菸和高爾夫球。在被稱為「千禧年」的西元2000年,我希望送給自己一點特別的禮物。當然,這真的不太容易。戒酒、戒高爾夫球比較容易,但是抽菸這件事情藕斷絲連,我之後仍然在「吸菸者」與「非吸菸者」之間游移了好幾年。原因就在於,戒酒、不打高爾夫球的行動立刻能得到「多餘的時間」這個確實的補償,但是戒菸只是為了預防未來可能的災禍(疾病),感受不到立即性的補償。不過,斷斷續續實行戒菸的期間,發生了一件讓我深感不可思議的事。

 

開始戒菸之後,我竟然可以更專注且思緒清晰的閱讀平常就喜歡的財經書籍,有更多的時間用來創作,周末也能享受和孩子相處的寶貴時光。就這樣過了十年後的2010年,我又想像十年前那樣送給自己一點禮物,因為十年前努力建立的正面態度給了我自信。這次我送給自己的禮物是「減肥」。雖然很不好意思公開,當時我的體重已經超過一百公斤了。

總之,下定決心的那天開始三個月後,我總共減了二十公斤,直到現在所幸沒有出現「溜溜球效應」,安然維持減重後的體態。這次又成功的達成送禮物給自己的目標,連帶的也讓我變得更有毅力。除了每天早上主持電台節目等一些例行公事之外,我發現自己比以前更有持續力,也在完全沒有缺席的情況下,主持完為期一百天的「青春發問站」電台節目。我意外的能夠與全國三萬名青年每天在空中會面、一同互動,度過人生中最幸福的一段時光。

從此以後,每當有青少年和我分享煩惱,我總會要求他們先寫下自己各十個優點與缺點。我發現他們寫下來的優點往往只有三、四個,但缺點幾乎占滿了十個名額。我會建議他們不必急著繼續找其他優點,就先從他們列舉的缺點當中,最容易改的開始試著改變。幾個月後,我請他們再列一次自己的優缺點,結果很意外的缺點項目減少了,優點卻多了。缺點的改進凸顯了他們的自信心。在決心比較強烈的初期階段,這種改變很容易,但是一旦鬆懈就會立刻前功盡棄了,因為「習慣」是非常強勁的力量。只要堅持到底、克服了過渡期,努力的結果很快會帶給你積極的心態,然後帶領你轉變過去的態度。

就是這樣,新的態度會接著變成你新的習慣。

如果連這種改變不良習慣的小小動作都不願意開始,卻大言不慚的談論人生的夢想,自以為做足了實現夢想的準備,不過是虛而不實的空談罷了。因此,建立正面態度的起點並不是從明天開始「要」做什麼,而是從明天開始「不」做什麼。達成目標最必要的態度,是從捨棄開始。慢慢的,你會發現腳步輕快了,過程中也看見了自我,這就是正面的態度。

以自我主人的姿態面對人生

革命鬥士格瓦拉說過:「這裡是全世界最熱血沸騰的激戰之地。而我深信我們一定能讓剛果的帝國主義者嘗嘗致命的一擊。就像把風車看成巨人奔馳而去的唐吉訶德一樣,我將高舉永不朽的矛直衝向前,衝向前,直到贏得自由的那一天。」

我花了一整年在思考關於「革命」。它總讓人感到一股危險的味道,因此我們避免直接使用「革命」這個字眼,改以「革命性」來婉轉表達。我是在2010年與法輪大師會面之後,才開始思考「革命」的意義。法輪大師是創立「生活佛教」並走入人群的一位宗教家。如果說「法庭」令人聯想到關於我們遺忘已久的人本價值省思,「法輪」這名字便是早已深植人心的「人生」象徵形象。

 

我並不是佛教徒,不過,會見法師的時候仍然向他請教了一些心中百思不解的疑問。當時我沒有得到答案,法師卻反問我:「你是自己的主人嗎?」那一剎那我啞口無言。因為被法師說中了要害。

我們總是用界限框住自己。成功的人是如此,一無所成的人也一樣,生活在自己規範的框架裡。因為在某種規範之內,我們才會有安全感。身處國家或社會也是如此,大家都努力的穩固好自己的框架。框架因人而異,可能很大也可能很小,但是一定都存在某種程度的界限,而人的思維和行為最終勢必受制於這個界限。

此時,我們需要的是「革命性」。革命性不同於傾向安逸的人性,而是一種關於自身所擁有的、自我所認知的、解讀事物角度的嶄新經驗。

革命性是毫不猶豫的破除自身的界限,接納新的事物、新的人際關係以及新的價值。而實際行動的結果就是「革命」。

革命的第二個對手就是極限。如果「界限」是耽於安逸的自我框架,「極限」便是限制自我擴展的心靈牢籠。我們茫然的以為自己的極限像堅實的城牆一樣牢不可破,但人並不是從一開始就有極限。走不動而決定坐在原地,那個地點就是一種「極限」。

我之前學游泳的時候,差不多一個月左右都是在練習「呵∼呼」的換氣和踢腿等基本動作,第二個月才開始游得比較像樣一點。這時候貿然挑戰游兩圈的話,幾乎每次都是差不多游一圈半就已經氣喘吁吁。相反的,如果昨天已經游了一圈半,今天心想比昨天游久一點就好,通常就一定能游完兩圈。自我設限很容易讓人卡在半途動彈不得,但是只要想著已經通過瓶頸了,心理上的極限就會變得更有彈性。

人生的本質就是如此。革命家的人生永遠處於進取狀態、充滿鬥志,但沉於安逸的人的人生總在自我質疑。因此,我們都應該要像革命家一樣生活,這種革命家的人生,才是成為自己主人的人生。

 

感謝您對本文的閱讀,也謝謝您對佳佳的支持,若對佳佳美國代購有興趣歡迎點到賣場看看哦!!

拍賣  (請點)

 

也歡迎到<佳佳 美國代購的粉絲團>參觀哦,更多更便宜的購物資訊都會放在<佳佳 美國代購的粉絲團>

粉絲  (請點)

 

 

 

 資料來源:商業週刊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jiajiashop2013 的頭像
    jiajiashop2013

    佳佳 美國代購

    jiajiashop201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